鄞州新聞網 記者 應于波
昨天,一場名為《街頭的火焰》攝影展在鄞州區寶龍廣場開幕。攝影作者是來自印度的瑜伽教練蘇迪·烏拉爾。這也是他在鄞州舉行的第二場個人攝影展覽。
此次展覽共展出蘇迪過去5年在寧波街頭的攝影作品30幅,其中大多數攝自鄞州。應和攝影展題目“火焰”,所有照片中的色彩都有一抹非常飽和的紅色。“紅色非常有中國特色。”蘇迪說,紅色的中國,不僅屬于歷史,也是當下的中國色彩,充滿熱情與生命力。
攝影師蘇迪。
印度來的瑜伽教練愛攝影
蘇迪·烏拉爾來自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他2015年6月來到寧波,此后一直生活在鄞州。雖然長期從事瑜伽教學,但蘇迪鐘愛的卻是視覺藝術,他每天隨身小包中的物品除了瑜伽服,還有就是一部索尼7R3相機,他戲稱是自己的“女朋友”。
對于蘇迪來說,攝影和文字,都是他記錄世界的一種方式。好的文字,展現畫面感;好的照片,流淌出故事。因此,蘇迪在大學期間選擇了文學和電影制作專業,碩士畢業后就成了印度執導試驗性影片著稱的大導演加雅拉杰的導演助理。蘇迪在電影行業工作了5年,參與拍攝了“九種情緒”系列影片,選擇“單飛”后,又在當地電視臺脫口秀節目中擔任制片和剪輯。
落日余暉。
不過,對于蘇迪來說,“詩和遠方”是個迷人的詞匯。在印度生活了30多年后,他最終還是選擇背起行囊,開始了面向世界的遠行和生活。十余年間,蘇迪輾轉俄羅斯、法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工作和生活,在積累豐富人生經驗的同時,也創作了大量優秀街頭攝影作品。來到寧波之前,蘇迪的大多數照片拍攝于曼谷、臺北、雅加達、胡志明、新德里這類發展中城市,表現的不是繁華主干道上光鮮亮麗的人們,而是隱藏在后街小巷里的市井生活。
空中漫步。
由于接受過專業攝影教育的長期熏陶,蘇迪非常擅長通過色彩、結構、質地和意義的對比來表現各種主題。無論是斑斕的色彩還是寂靜的黑白,他都能駕馭。他的攝影作品生動地展現了人類情感,即使是最平凡的對象,在他的鏡頭下也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深度。這些年,他在世界各地的雜志上發表自己的攝影作品,也在印度、泰國和中國舉辦了多場攝影展。
隨風起舞。
鄞州5年街拍中國生活
作為一個異鄉人,蘇迪的視角也是別致的。他喜歡拍最普通的市民,同時又喜歡把這些拍攝對象放進宏大的街頭背景中,以此來表現環境、社會、自然與人的特殊對應關系。對他來說,街道不是沒有生命的二維實體,更不僅僅關乎飛速行駛的車輛和拔地而起的高樓,它是生命綻放和負重前行的地方,值得去留心觀察。
2015年12月,蘇迪剛到鄞州工作半年后,他拍攝的南部商務區街景就從400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南部商務區成立5周年主題攝影展,在李元攝影藝術館、桑德茲大廈展出。這一次參展讓蘇迪在鄞州的街拍生活有了更大動力,街拍成為他此后5年在寧波生活的日常。
作為一名瑜伽教練,蘇迪堅持夏天5時30分、冬天6時30分起床,授課時間固定地安排在中午和晚上,因此他從來不會錯過最適合攝影的清晨與黃昏的迷人光線。他辦了一張公交卡,在天氣晴好的時間,幾乎每天都會坐車去郊外采風。雖然至今他掌握的普通話非常有限,大多數時候也看不懂中文地名,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外出拍攝的熱情。
“公交車坐到哪里就是哪里,回來我可以打滴滴。寧波很安全,我從來沒有走丟過。”蘇迪說,鄞州周邊能入鏡頭的地方太多,很多鄉村看起來很不一樣,但所有普通人其實都在過著何其相似的生活。他想要捕捉的,就是世界各地每天都在上演的、這種共同的生命形態。
騎行。
“寧波讓我和作品更完美”
如何給中國觀眾拍攝他們“熟悉的風景”?蘇迪的辦法是“捕捉有趣、展現內心”。“現代和古老在鄞州共存,可以給予攝影不同的視角。”蘇迪告訴記者,在印度很多婦女60歲以后就沒有了社交,很少走出家門,但在鄞州他看到很多老年人跳著廣場舞,熱情洋溢地享受生命。融入鄞州生活,蘇迪不僅拍出了上萬幅的好照片,還學會了演奏古箏,并且學會了《茉莉花》等多首經典曲目。
“中國老人的生活非常美好,他們笑得最多,比年輕人還多。”蘇迪說,他發現生活在鄞州的人很幸福、愛笑,其中老年人笑得比年輕人多,農村人笑得比城里人多。跟隨蘇迪練習瑜伽的學生大多數是女性,蘇迪曾經給她們拍過照片,結果被嫌棄“拍得太胖了”“拍得不夠美”“需要PS一下!”
閑暇時光。
蘇迪說,鏡頭要講述故事,肯定需要更有歲月痕跡的臉。因此,他更多的時候選擇聚焦老人和男性。
2019年的12月,蘇迪在鄞州萬達廣場舉辦了在寧波的第一場個人街頭攝影展覽《實在與存在》。此次他又捧出了在寧波5年的紅色攝影作品專場《街頭的火焰》。“我在鏡頭前太緊張了,但在鏡頭后面我很自信。”蘇迪說,街頭攝影讓他的人生更豐富。
場上。
在寧波街頭的攝影,也帶給蘇迪許多意外的人情溫暖。有一個下雨天的晚上,蘇迪在一個老房子的屋檐下等待一個撐傘人走過的鏡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淋濕了。老房子里住的一位阿姨,熱情地招呼他進去躲雨、喝熱茶暖身。還有一次蘇迪乘車到鄉村四處尋找創作題材,正在農地里忙碌的農民,明明素不相識,卻挖了很多自己種的蔬菜送給他,讓他心里美滋滋的。
“我愛寧波,我愛寧波人,他們讓我和我的作品更加完美。”蘇迪由衷地感謝。
|